
Environmental
環境保護
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
系統化溫室氣體盤查與減碳管理
優化能源使用與智慧管理
水資源效率管理與調適
強化廢棄物管理與循環
實踐低碳營運與綠色轉型策略
氣候變遷
環境永續政策建構
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加雲聯網秉持「善盡企業環境責任」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低碳、永續的營運模式。我們不僅追求技術創新與服務效能提升,更重視環境管理制度的建置與落實,以系統化方式降低營運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
為強化組織在環境議題上的治理與執行力,加雲聯網已於高雄辦公室導入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並通過第三方認證,藉由標準化流程與持續改善機制,提升整體環境管理效能,確保營運行為符合法規並實踐企業責任。
環境管理並非單一據點的任務,而是全公司營運文化的重要一環。未來,加雲聯網將依據營運擴展與實務需求,逐步推動其他據點導入 ISO 14001 系統,並與溫室氣體、能源、水資源及廢棄物等管理主題相互連結,建立具前瞻性與一致性的環境管理架構,邁向淨零轉型與永續發展。
TCFD 氣候風險揭露機制
全球暖化所引發的極端氣候現象愈發嚴峻,諸如極端降雨與乾旱等風險逐漸成為企業營運中不可忽視的潛在危機。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的報告,企業必須積極採取措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減緩與適應策略。作為全球社會的一員,加雲聯網決心正視氣候變遷帶來的潛在挑戰,積極制定管理策略與行動計劃,以應對極端氣候挑戰,從而提升企業的氣候韌性。此外,為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我們計劃逐步轉型,實現低碳營運。通過此舉,我們致力於在全球共同努力中發揮積極作用,藉此確保業務的永續發展。
項目 | 內容 |
重大主題 | 氣候變遷因應 |
管理政策與方針 | 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營運衝擊與市場變化,透過建立氣候風險識別、評估與管理機制,並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公司治理與策略決策。透過制度化治理與風險控管,提升組織對氣候風險與機會的應變能力,強化營運韌性。 |
管理策略與承諾 | ● 完善導入氣候相關資訊,建立財務影響評估與情境分析機制。 ● 每年定期更新氣候風險評估結果並提報董事會。 ● 納入氣候變遷指標作為營運與投資評估參考。 |
目標 | 短期目標(2025~2027年): 1. 將已識別的氣候風險評估和相應的行動方案提報董事會。 2. 依氣候相關資訊推動財務影響評估與情境分析。 中長期目標(2028年以後): 1. 持續強化氣候資訊揭露,提升行動透明度。 2. 達成CDP中小企業問卷等級A級評比。 |
權責單位 | ESG辦公室 |
2024年執行成果 | 1. 完成初步氣候風險評估並納入營運策略。 2. 完成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的財務質化評估,建立分析基礎。 |
評估與機制 | 1. 建構氣候風險評估制度:依據氣候相關資訊建立識別、分析與因應流程,定期更新 風險清單與情境模擬結果。 2. 納入治理回應機制:每年將氣候風險評估結果提報董事會,作為策略調整與營運決策 參考。 3. 參照外部評比指標:以CDP問卷回饋與評比結果,作為揭露品質與管理機制之外部 檢視依據。 |
氣候治理
加雲聯網之氣候治理最高負責人為董事會,負責監督整體氣候相關風險管理的推動與成效,確保風險有效控管。公司設有風險管理小組作為執行單位,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成員由各部門最高主管組成。風險管理小組依據職責範圍評估氣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潛在影響,制定並落實相應的措施,每年至少向董事會
報告一次風險管理運作情況,並在必要時啟動危機應變機制。為強化氣候治理架構,加雲聯網預計於 2025 年成立審計委員會,協助董事會執行風險監督與審查工作。此外,公司內部稽核部門亦定期稽核風險管理制度與流程,確保其有效運作並達成預期成效。

氣候風險管理
為有效掌握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加雲聯網依循風險辨識、分析、回應、監控與報告等管理程序,保氣候風險納入營運決策考量。由風險管理小組公司每年定期參考國際趨勢、標竿企業實務及同業動態,將氣候相關議題區分為轉型風險、實體風險與氣候機會,並透過問卷調查,分析各議題對營運的衝擊程度與衝擊可能性,綜整評估結果後,鑑別當年度優先關注之風險與機會,據以擬定具體因應對策並評估潛在財務衝擊。後續,進一步建構目標追蹤與管理機制,建構完善之目標追蹤與管理機制,透過設定明確指標、定期檢討進度與成效,確保各項因應作為得以如期落實,並依據實際執行情形進行滾動式修正與優化。所有管理成果與重大進展將定期彙整成報告,提報董事會審閱,強化氣候議題在公司治理層級之決策透明度與組織韌性。

氣候變遷因應策略
為制定公司因應氣候變遷之關鍵策略,加雲聯網由風險管理小組統籌執行風險與機會鑑別作業,透過問卷調查方式蒐集意見與資料,並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整體研析,評估氣候變遷對營運與財務可能帶來的衝擊。經整合性評估與彙整後,歸納出 8 項需優先關注之關鍵氣候風險與機會,涵蓋 3 項轉型風險、2 項實體風險及 3 項氣候機會,作為公司推動永續策略與資源配置之依據。

關鍵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與因應策略
風險與機會議題
|
– | – | 影響期程 | 影響程度 | 財務影響 | 氣候風險/機會之說明 | 因應策略與管理措施 |
轉型風險 | 市場風險 | 客戶行為變化 | 中期 (3-5年) |
中 | 營運成本↑ 營業收入↓ |
氣候變遷加劇使消費者愈加重視企業在減碳與環保方面的作為。若未積極回應此趨勢,將面臨信任流失、品牌形象受損,進而削弱市場競爭力。 | l 進行市場調查: 預測客戶對永續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變化。 l 建立品牌與ESG連結: 強化加雲聯網永續形象,提升市場競爭力。 l 擴大ESG議題影響力: 運用數位行銷與社群媒體,強化對外溝通成效。 |
轉型風險 | 政策與法規風險 | 強化排放量報導義務 | 中期 (3-5年) |
高 | 營運成本↑ | 隨著各國強化碳排放揭露規範,若未確實遵循,將面臨合規風險與資訊透明度不足所帶來的信任流失,進而影響品牌形象與市場競爭力。 | l 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與報告系統: 導入盤查系統並委託第三方驗證,取得確信聲明。 l 推動供應鏈協作: 攜手夥伴提升整體ESG資訊透明度。 l 參與國際倡議: 強化企業聲譽與合規表現。 |
轉型風險 | 名譽風險 | 利害關係人的關注與負面回饋日益增加 | 長期 (5年以上) |
高 | 營運成本↑營業收入↓ |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關注,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的期待提高,須強化溝通並積極應對環境風險,以展現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 l 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與資訊透明: 透過永續報告揭露環境作為與減碳成果,提升信任與公信力。 l 導入第三方審查機制: 確保ESG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度。 l ESG目標融入營運策略: 將永續目標納入企業核心運作,推動長期發展。 |
實體風險 | 立即性 | 颱風、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 長期 (5年以上) |
低 | 營運成本↑ 營業收入↓ |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頻率與強度上升,可能引發乾旱、水災、風災等災害,造成停工、設備損壞、停電停水與原料供應中斷,進而影響基礎設施與能源物聯網(IoT)設備的穩定運作。 | l 分散風險與預防部署: 設置跨地區數據中心,降低單一災害對營運的衝擊。 l 建立防災與應變機制: 定期演練災後復原流程,成立專責團隊,強化應變能力。 |
實體風險 | 長期性 | 平均氣溫上升 | 長期 (5年以上) |
低 | 營運成本↑ | 全球氣溫上升可能帶來多重挑戰,包括火災風險提升、設備散熱不良導致故障、冷卻系統耗能增加、水溫過高影響效能,以及油電價格波動、空調負載上升、空污加劇引發民眾關切,甚至因長期乾旱導致原物料價格波動與營運成本上升。 | l 強化職場健康與安全: 預計實施熱危害預防措施教育訓練,提升員工對高溫作業風險的認知與防護能力,降低熱浪衝擊。 l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優化設備與營運管理,減緩高溫對耗能與生產效能的影響。 |
機會 | 能源來源 | 使用低碳能源 | 長期 (5年以上) |
低 | 營運成本↓ 營業收入↑ |
隨著各國積極推動綠色政策與低碳轉型,再生能源採用已成為新趨勢。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T-REC)或建置/租賃太陽能設備實現自發自用,並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與提升競爭力。 | l 提升能源效率: 優化設備與營運流程,透過能源審核識別高耗能環節並加以改善,降低整體能耗。 l 參與國際倡議: 導入CDP、SBTi等國際標準,遵循規範並展現減碳成效。 l 推動RE100目標: 設定長期RE100目標,逐步轉型內部能源結構,並提供客戶低碳能源解決方案,支持其永續發展。 |
機會 | 韌性 | 提升天氣抵禦能力 | 長期 (5年以上) |
中 | 營運成本↑營業收入↑ | 氣候風險涵蓋極端天氣事件與長期變遷衝擊。強降雨、颱風、高溫與寒冬恐造成電力中斷、能源供應不穩,影響營運連續性及關鍵設施安全。洪水與極端氣溫亦可能中斷營運、損害資產並威脅員工安全。長期而言,海平面上升與高溫將降低基礎設施效能與壽命,並加劇能源價格波動,增加營運成本。 | l 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優化: 提升系統自我修復與適應能力,結合物聯網(IoT)技術進行即時監控與預測,確保系統在災害發生時自動切換至最佳運作狀態,並於災後快速復原,維持業務持續性。 l 制定災害應對計畫: 詳盡規劃災後應變方案,確保快速恢復關鍵業務與服務,並定期進行應變演練,以提升員工應對能力。 l 定期檢查與升級: 定期進行風險評估與基礎設施檢測,持續升級現有設施,確保其能有效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
機會 | 產品與服務 | 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 | 長期 (5年以上) |
高 | 營運成本↑營業收入↑ | 隨著消費者對永續環保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市場對創新解決方案的期待也不斷提升。為了滿足能源效率、再生能源整合及智慧電力管理等多元需求,應深入了解目標客戶的具體需求,並設計客製化方案,提供差異化服務,藉此提升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價值。 | l 強化永續產品開發: 聚焦市場對永續技術與高能效產品需求,憑藉加雲聯網在數據分析和AI維運技術上的優勢,研發低碳物聯網設備與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拓展智能電網及能源監控系統應用。 l 跨行業合作: 與科技、能源及綠建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創新方案並擴展市場,提升技術創新力與商機。 l 持續市場調研與需求分析: 定期掌握市場與技術趨勢,如虛擬電廠(iVPP)、能源管理系統(EMS)及客製化綠電採購,並據此調整研發策略。 |
系統化溫室氣體盤查與減碳管理
溫室氣體盤查成果與確信狀況
面對全球淨零轉型浪潮,加雲聯網積極以實際行動回應氣候變遷風險,堅定站在永續營運的最前線。2024 年,公司依據《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於 2025 年 7 月取得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量第三方確信。當年度針對範疇一及範疇二進行排放量之量化,溫室氣體總排放當量為307.2453 公噸CO2e,其中範疇一直接排放占總量 41.94%,主要來自汽柴油公務車;範疇二則占總量58.06%,主要來自辦公室及宿舍之用電。整體碳排放密集度較前一年度提升 6.5%,主因為 2024 年新增宿舍據點,導致用電量增加。此外,亦針對範疇三中之類別五(營運產生之廢棄物)完成排放量量化,作為後續擴大盤查之起點。公司已正式啟動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SMEs)設定程序,並以 2024 年為基準,涵蓋範疇一及範疇二。未來將持續擴大盤查範圍與確信深度,包含所有適用範疇三項目,以強化碳管理基礎,穩健推動減碳藍圖與資訊揭露透明化。
溫室氣體(範疇一及範疇二) 排放統計(單位:公噸CO2e)
項目 |
- |
2023 |
2023 | 2023 | 2023 |
2024 |
2024 | 2024 | 2024 |
範疇一 |
固定 |
0.0013 |
95.9197 |
0.001% |
41.98% |
- |
128.8647 |
- |
41.94% |
範疇一 |
逸散 |
5.4898 |
– |
2.403% |
– |
6.6503 |
- |
2.16% |
- |
範疇一 |
移動 |
90.4286 |
– |
39.575% |
– |
122.2144 |
- |
39.78% |
– |
範疇二 |
外購電力 |
132.5797 |
132.5797 |
58.022% |
58.02% |
194.9705 |
178.3805 |
63.46% |
58.06% |
範疇二 |
再生能源-綠電憑證 |
- |
– |
- |
– |
-16.5900 |
– |
-5.40% |
– |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
– |
228.4994 |
– |
100% |
– |
307.2453 |
– |
100% |
– |
範疇一+範疇二密集度 |
– |
0.4661 |
– | – | – |
0.4964 |
- | – | – |
(公噸CO2e/百萬營收) | – | – | – | – | – | – | – | - | – |
較前一年度提升/降低% |
– |
- |
- | – | – |
6.5% |
– | – | – |
註 1:溫室氣體涵蓋範籌:台北辦公室、台中辦公室、高雄辦公室、工務所及宿舍。
註 2:溫室氣體係數引用:環境部 113 年 2 月 5 日公告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及經濟部能源署公告之 113 年度電力排碳係數。
註 3:盤查方法學:GHG Protocol。
註 4:溫室氣體盤查範疇: 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亞氮 (N2O)、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合物 (PFCs)、六氟化硫 (SF6)、三氟化氮
(NH3) 共計 7 種溫室氣體。
註 5:溫室氣體盤查採用營運控制法進行盤查。
註 6:排放密集度 = ( 範疇一 + 範疇二排放二氧化碳總當量 )/ 年度總營收。


優化能源使用與智慧管理
能源使用概況與管理策略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加雲聯網身為能源物聯網領導者,積極推動智慧能源管理與低碳轉型,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平台,優化能源使用效率並提升減碳成效。並以務實且科學的方法,制定明確減碳與再生能源目標,穩健邁向 2050 淨零碳排,推動綠色創新與永續發展。
2024 年,加雲聯網的能源總消耗為 3,035.54 GJ,主要能源來源為外購電力及公務車汽柴油,約佔總能源消耗 89.48%。年度能源使用密集度(GJ/ 百萬營業額)較前一年度上升 9%,主要因宿舍據點及業務需求增加所致。為彰顯對能源議題的重視,加雲聯網將持續增加綠電之採用,以降低自身對環境之影響。
能源消耗統計(單位:GJ)
年份 | – | 2023 | 2023 | 2024 | 2024 |
項目 | – | 用量 | 能源消耗量 | 用量 | 能源消耗量 |
非再生 | 汽油(公升) | 10,053.56 | 884.41 | 42,718.95 | 1,360.98 |
燃料 | 柴油(公升) | 27,080.43 | 353.59 | 8,816.89 | 319.03 |
燃料 | 丁烷瓦斯罐(公斤) | 0.44 | 0.02 | 8.58 | 0.43 |
外購能源 | 外購灰電(度) | 268,379.87 | 966.39 | 411,330.11 | 1,481.13 |
外購能源 | 外購綠電(度) | – | – | 35,000 | -126 |
消耗能源總熱值 (GJ) | – | – | 2,204.41 | – | 3,035.54 |
密集度(GJ/百萬營收) | – | – | 4.4969 | – | 4.9046 |
註 1:汽油熱值 =7,609 kcal/L、柴油熱值 =8,642 kcal/L、丁烷 11,832 kcal/kg 及電力熱值 =860 kcal/kWh,係數源
於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表。換單位。
註 2:統計範圍與溫室氣體盤查邊界範圍一致。
註 3:能源類別為非再生能源,包含燃料使用及外購電力。
註 4:密集度分母為年度廠區總百萬營收。
能源排放數據統計

水資源效率管理與調適
近年極端氣候現象日益頻繁且劇烈,全球降雨分布不均已成為常態。暴雨、乾旱及洪水的發生頻率與嚴重程度持續攀升,對民生用水帶來重大影響,同時也對企業供應鏈穩定性與營運場域構成挑戰,顯著提升了水資源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加雲聯網因產業特性非用水大戶,用水主要集中於員工日常生活需求。基於對環境的責任與承諾,我們持續關注氣候變遷對水資源的影響,並積極推動水資源風險評估與管理措施,確保營運穩定與環境永續。
水資源風險評估
透過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提供之 Aqueduct Water Risk Atlas 線上工具,定期評估營運據點所處區域的水資源風險,作為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2024 年評估結果顯示,台北、台中與高雄辦公室皆未位於高水壓風險區域,水資源取得風險相對較低。未來將持續監測各營運據點之風險變化,強化氣候變遷下的資源管理韌性,並降低營運活動對當地社區與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落實企業對水資源保護的責任。
各據點取水及排水情況
營運據點 | 主要取水源 | 取水集水區 | 排水處理等級 | 排水最終目的地 | 水資源壓力 |
台北 | 第三方 | 翡翠水庫 | 三級 | 基隆河流域 | 中低(10-20%) |
台中 | 第三方 | 石岡壩鯉魚潭水庫 | 二級 | 筏子溪流域 | 中低(10-20%) |
高雄 | 第三方 | 高屏溪川流水南化水庫 | 二級 | 愛河流域或高屏溪流域 | 中低(10-20%) |
水資源使用與管理措施
加雲聯網各營運據點之取水均來自第三方自來水公司,供水來源穩定,且水質符合相關法規標準。2024 年總取水量達 13.0685 百萬公升,主要用於辦公區域之日常生活與清潔維護,屬於一般民生用水性質,故未執行廢水檢測。未來將持續推動節水計畫,從落實日常節約用水著手,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以發揮最大綜效。
2024 年取 / 排水情況 (單位:百萬公升)
項目
|
取 / 排水目的地分類
|
2024 年
|
取水量
|
取自自來水公司供水
|
13.0685
|
排水量
|
排入廢水處理廠處理
|
10.4548
|
總耗水量
|
總耗水量
|
2.6137
|
取水密集度(百萬公升/百萬營收)
|
取水密集度(百萬公升/百萬營收)
|
0.0211
|
註 1:加雲全據點之取水源皆未坐落於高水壓力區域。
註 2:加雲排水量參照內政部營建署建議之生活污水量推估係數 0.8 進行計算求得。
https://www.nlma.gov.tw/filesys/file/EMMA/t1110301-1.pdf
強化廢棄物管理與循環
身為非製造業企業,加雲聯網重視營運過程中廢棄物的控管與資源使用效率,並致力於推動生活垃圾及一般事業廢棄物減量,落實企業的環境責任。依據不同營運據點(如辦公室、工務所)之廢棄物特性,建立並推動分類管理制度,有效提升資源化與減量成效。針對專案產生之廢棄物,亦已制定並實施《廢棄物清運承攬商管理辦法》,以確保清運流程符合法規、執行有效。
2024 年為首次執行組織層級廢棄物統計,涵蓋主要營運場域及辦公據點,作為後續管理與改善之基準年。全年共產生廢棄物 11.8739 公噸,皆為非有害廢棄物,其中以生活垃圾占比最高。截至 2024 年止,未發生任何違規處理事件。未來將持續追蹤各項廢棄物趨勢,提升回收再利用比率,加強清運承攬商管理,落實環境責任,朝向資源循環與減量目標前進。
各營運據點廢棄物管理措施
營運據點 | 辦公室 | 工務所 | 專案 |
處理方式 | 大樓清潔廠商 | 合格清運廠商 | 合格清運廠商 |
處理頻率 | 至少每周一次 | 至少每月一次 | 不定期 |
秤重方式 | 自行秤重 | 磅單及隨車證明 | 磅單及隨車證明 |
物料與廢棄物之流程圖

註:加雲聯網以軟體銷售和專案執行為主,故產品銷售端僅產生少量廢紙材和廢電纜,並由客戶自行處理;公司主要的廢棄物來自日常營運所產生的一般民生垃圾。
2024 年廢棄物總產生量 (單位:公噸)
廢棄物項目 | 廢棄物項目 | 產生量 | 占比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生活垃圾 | 9.9612 | 83.9%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紙類 | 0.6375 | 5.4%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鐵鋁類 | 0.0571 | 0.5%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塑膠類 | 0.1732 | 1.5%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玻璃 | 0.0140 | 0.1%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保麗龍 | 0.0309 | 0.3%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木材 | 0.4500 | 3.8%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塑膠混和物 | 0.5500 | 4.6% |
廢棄物總產生量 | 廢棄物總產生量 | 11.8739 | 11.8739 |
廢棄物密集度(噸/百萬營業額) | 廢棄物密集度(噸/百萬營業額) | 0.0192 | 0.0192 |
2024 年廢棄物處理方式及處理量
廢棄物項目 | 廢棄物項目 | 處置方式 | 處理方式 | 處理量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生活垃圾 | 離場 | 焚化 | 9.9612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紙類 | 離場 | 回收 | 0.6375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鐵鋁類 | 離場 | 回收 | 0.0571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塑膠類 | 離場 | 回收 | 0.1732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玻璃 | 離場 | 回收 | 0.0140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保麗龍 | 離場 | 回收 | 0.0309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木材 | 離場 | 回收 | 0.4500 |
一般事業廢棄物 | 廢塑膠混和物 | 離場 | 回收 | 0.5500 |
廢棄物總產生量 | 廢棄物總處理量 | 廢棄物總處理量 | 廢棄物總處理量 | 11.8739 |
註:廢棄物處理數據統計範疇涵蓋範疇 : 台中辦公室、高雄辦公室、工務所及全台案場。
實踐低碳營運與綠色轉型策略
邁向永續未來的路上,每一項日常營運的選擇都至關重要。加雲聯網致力持續深化低碳營運作法,從再生能源採用、節能設備選用、能源監測管理,到綠境營造與員工教育等多面向推動,全面提升辦公場所的環境效益與資源使用效率。透過系統性行動,逐步打造綠色職場,實現企業與環境共生共榮的永續願景。
行動方案
|
說明
|
再生能源採用
|
● 積極響應政府再生能源政策。
● 穩定採購綠電並持續提升使用比例。 |
節能設備選用
|
● 使用低耗能筆電取代桌上型電腦。
● 設施新建或汰換時,優先採用節能標章設備。 ● 安裝符合CNS節水標準之設備。 |
監測與管理
|
● 每季檢查設備運作與耗能狀況,異常即時處理。
● 每季檢查水管與用水設備,修復漏水問題。 ● 每季統計用水量與水費,作為後續改善依據。 ● 推行待機節電措施,如定時關機與總電源管理。 |
綠境營造
|
● 擺放綠色植栽,吸收碳並降溫,減少空調使用與碳排放。
● 選用低需水植物,降低澆水頻率。 |
教育宣導
|
● 落實節能節水宣導,持續強化員工環保意識。
● 落實資源分類與回收,降低廢棄物產生。 ● 推廣使用環保餐具,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 優先採用電子簽核,減少紙張使用。 |